有一種餓,叫做大腦覺得你餓。身體餓時,自然想吃東西,但對於有些人來說,食物填補的卻是心靈的空虛,而不一定真的肚子餓。

簡單七個小問題,測出你是不是個「情緒飲食者」,馬上來看看吧:

 

☐ 狀況1: 會突如其來覺得飢餓

☐ 狀況2: 雖然餓,但只想吃一些特定食物(比如說鹽酥雞、霜淇淋)

☐ 狀況3: 感到負面情緒時,會吃得更多

☐ 狀況4: 現在馬上立刻就想吃,等越久心裡越難受

☐ 狀況5: 吃東西時會不自覺放空、心不在焉

☐ 狀況6: 明明已經飽了卻還想繼續吃下去

☐ 狀況7: 吃完出現新的負面情緒:後悔、羞恥或罪惡感

 

如果你符合上面的情境,可能就是出現「情緒性飲食」。

不過別擔心,上述不是絕對的判斷標準,畢竟上班想喝點飲料、吃個下午茶都是很合理的。

偶爾的放縱無傷大雅,但如果經常性發生,體重不自覺增加,那就要注意囉!

記住情緒性飲食發生時,大腦只會得到短暫快樂,但生活的難題還是要勇敢的去直球面對。

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怎麼面對「壓力吃」。
 

 

 

最後要提醒,不要對自己太過嚴厲了,每天記得要問自己兩個問題:

我今天有吃飽嗎?我今天有睡好嗎?

畢竟如果連吃不飽、睡不好,很難為自己做出適合的決定,情緒性飲食因此容易惡性循環、難以根除。

先讓身體得到適當的照顧(吃夠營養、睡了好覺),接著再改善其他生活習慣吧!